首页
学院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温州医科大学顺利召开

作者:徐晟 高鸿柯   来源:   时间:[2023-10-31]

党的二十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社会治理问题,要求持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视国民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为更好回应时代问题,助力国家更好进行社会治理,2023年10月28日,在温州医科大学正式召开了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健康治理的心理学行动”,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承办,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协办。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39位学者齐聚温州,出席本次会议。

10月28日上午,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开幕。开幕式由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党委书记许冬武主持,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永玉教授,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委员、组织部长章成斌,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白学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陈雪峰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


会议由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委员、组织部长章成斌致欢迎词。章成斌对参会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温州医科大学秉承着“仁肃勤朴、求是奋发”的校训,近年来高速发展,办学成绩优异,科研水平不断精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精神医学学院自成立以来,快速发展,心理学系自建系以来,成果颇丰。他强调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李校堃校长,通过线上视频对此次会议的隆重召开表达了祝贺,对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李校堃校长强调心理学学科对“健康中国”等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示学校对心理学学科高度重视,也恳请与会专家为学校心理学科的发展建言献策。


随后,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捷教授致辞。苏彦捷教授由于工作冲突不能亲临现场,特别准备了视频发言。苏教授肯定了心理学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鼓励在场的各位学者探究宏观的社会治理与心理学结合的途径,为推进心理治理体系贡献力量。

接下来,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永玉教授致辞。郭永玉教授围绕大会主题“健康治理的心理学行动”,强调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战争和气候危机等多个因素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挑战。面对这些多方面的、动态演变的危机事件,郭教授提出,我们需要有效反应的、系统的、不同层面的健康治理。

开幕式最后,举行了温州医科大学社会心理服务研究院揭牌仪式。社会心理服务研究院院长王俊秀教授致辞。王院长指出社会心理服务研究院的成立旨在探索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社会心理服务研究院将以开放的态度,为全国心理学界、社会心理服务机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提供一个桥梁和平台,共同探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和经验,使心理学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重点报告环节,11位专家就社会治理、心理服务、人工智能心理学等多个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分享与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以“社会健康与社会善治”为题,阐述了社会环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指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点要从个人角度转为社会角度,在心理学领域要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双重建设,并通过列举六条社会善治的公理与五条实现的路径介绍了国家治理的理想状态—善治。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陈雪峰教授以“应急心理服务体系建构与应急管理心理学研究”为题,阐述了构建应急心理服务体系、开展应急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近些年来,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应急心理服务不断进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陈教授呼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应急心理服务体系,成为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朱廷劭教授以“人工智能心理学助力社会健康治理”为题,阐述了人工智能与心理学领域交叉融合的研究成果,例举了大数据与心理学结合建立模型,预测抑郁症、大五人格等研究案例。“识别不是最终目的”,朱教授还以自杀意念为例,介绍了团队利用大数据捕捉用户的自杀意念后,采用积极的干预来调节用户自杀意念的干预实践行动。

天津师范大学白学军教授“促进社会凝聚力:基于个体及群体的社会比较”为题,将社会比较分为“上行”“下行”两种类型,介绍了团队通过信心水平对社会比较方向选择及自我评价的影响等三个实验,探究了个体与群体在“内卷”与“摆烂”之间的心理机制。

浙江大学徐琴美教授以“市域治理背景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问题与思考”为题,以“嘉兴在线”为案例展开,提出了社会支持系统与“预防-预警-干预”闭环机制的建立及“城乡统筹、跨界融合、精准服务”的西瓜模型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的卓越成效。徐教授还分享了围绕“平台-人员-机制”三要素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心得与经验,展望了以预防为主、覆盖全生命周期、人人可享有的公共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王沛教授以“医疗差错新闻报道的危机回应”为题,通过“一起不当的新闻报道引发严重的危机舆情事件”引出两种新闻框架对情绪传递造成影响的结论,并介绍了控制新闻框架及回应消息不同对医疗事故病人情绪反应影响的实验,提出了应对不同医疗差错新闻报道的危机不同的合适回应方法,王教授还呼吁通过对医疗差错事故的完善处理,让每位患者都能享受更好的诊断与医疗环境。

温州医科大学吴伊丽教授以“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到‘立防立治’”为题,介绍了该病症的主要症状与高发群体,结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与阿尔茨海默症初期可控的特点,提出“早诊早智”的核心理念。吴教授还通过引入心理学“知-应-行”模型,提出两“防”—防发病、防进展与三“立”—立防、立诊、立治的应对策略,介绍了我院团队推进的中国健康老龄化防治阿尔茨海默症研究计划,推动“立防立治”的进行

福建师范大学叶一舵教授以“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治理为题,就心理健康问题强调了“环境与个人的交互作用”这一成因,提出了个体心理健康形成发展的机制,并表明要落实全体系化建设,在广度与深度上一同发展。叶教授还从两个方面指出,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理,不仅要在政策上落实学科归宿,实现“全生态化协同”,实践上也还要遵循“一体化取向”与“下沉态路径”,实现共治共替。

华南师范大学马宁教授以“心理健康和人因安全的保障:基于良好睡眠和生物节律的视角”为题,阐述睡眠在发展教育层面与身心健康层面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睡眠质量对经济发展、人因安全等层面的影响。马教授从睡眠的概念切入,阐释了睡眠障碍的危害与常见的误区,以及日间节律对个体行为的调节,并介绍了睡眠干预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提高睡眠质量。

南开大学吕小康教授以“照护的手艺:医方情感支持如何促成患方信任”为题,指出对医疗制度的不信任并不必然转化为人际信任导致的医患矛盾现状,同时指出患者“低信任”行为背后的情感诉求。吕教授通过团队的实际考察经历,总结并分析了患者的情绪表现及院方在制度与人际层面的情感支持方式,强调了情感支持在医患关系中的必要作用,并以此提出了一种有包容性的医学文化与医患沟通模式。


浙江大学杨芊教授以“患方素养提升切入的社会心理治理”为题,在解读医患矛盾中引入了“替罪羊”理论,从医疗市场的不确定性与病程变化的不确定性来论述医患纠纷的生成原因。杨教授还通过四次微观干预实验的介绍,提出对医患双方进行干预的治理方针,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依据,通过给患方提供掌控感,增加患者自我觉知 促进医疗双方的更好沟通。

10月28日下午,会议进行专题报告和分组报告的学术交流。据悉,本次会议经过审议共收录110篇学术论文摘要,围绕八个专题分设六个分会场。包括医学与健康心理学、心理学与社会治理、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治理、医患冲突的社会治理、多学科视角下的腐败心理、公共卫生与心理健康治理、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及其治理、管理心理与行为及其治理专题展开研讨,多方位展现了心理学与社会治理研究的进展。

 

10月29日下午,学术交流结束后举行了大会闭幕式。闭幕式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委会副主任叶一舵主持,温州医科大学社会心理服务研究院院长王俊秀教授做总结发言。

王教授回顾了各位特邀专家报告,高度肯定了此次盛会的成效!作为社会心理服务研究院院长,王教授相信心理学在社会治理中一定可以发挥作用,期待在心理学的帮助下达成国家“善治”的美好祈愿。同时,王教授也期待社会心理研究院能成为社会心理服务的高级智库,进一步推进完善国家社会治理体系。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圆满结束!

会后,诸位学者一同考察了鹿城区青少年心灵润养中心与瓯海区心福工坊。在鹿城区青少年润养中心,学者们参观了围绕六大能量场理念设计的多间活动教室,体验了各种新奇有趣的心理学小游戏,对其专为青少年设计的独特艺术风格及美学策展、科趣游戏等多元化载体赞叹不已。在瓯海区心福工坊,学者们参观了一站式社会调解服务运营中心和心理体验场馆,了解了集教育、疏导、干预的三位一体瓯海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对其“心理服务+社会治理”新模式印象深刻!考察中,学者们多次感叹于温州市教育局与区政府对于温州市心理服务体系建立的强力支持,并给予两处服务点以赞扬与认可。









上一条:精神医学学院举办新疆西藏生源地学生座谈会

下一条:党员先锋行动特辑① | 秋意正浓 温情至心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