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护航心灵 润心非遗——创新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文化传承之路 ——精神医学学院师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作者:文|李宝瑞 图| 李宝瑞 朱佳俪 胡思颖   来源:   时间:[2025-03-08]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激发保护和传承非遗的热情,同时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引导青少年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3月6日,我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与学生第一党支部联合举办“护航心灵 润心非遗”主题党日活动,为师生们带来一份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精神文化“大餐”,增强了师生们的文化自信与非遗文化传承意识。

青少年心灵滋养

  上午,师生们分别赴瑞安市高楼学区的高楼镇中学、高楼学校及高楼镇小,为当地的中小学开展了一场特别的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分为心理健康普测和心理团辅活动两个板块。

  心理健康普测环节,在研究生党员们带领下,每个小组利用瑞格系统对中小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施测过程中,小组成员们会耐心地解答同学们在施测中遇到的问题,在施测完之后记录数据情况,并与在校的心理老师进行施测交流,进一步加强完善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筛查体系,促进学生心理茁壮成长。

  心理团辅活动环节,学生党员针对不同年级设计针对性的心理团辅活动,并在大学生团辅队伍共同努力下,开展“相识共进,心海扬帆”心理游戏团辅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同伴关系,提高自身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其中还包含特色的VR游戏互动团辅,AI“科普行”,在趣味中促进学生们对VR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了解,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如何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并且在课后都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零距离”走进非遗文化

  下午,在瑞安市平阳坑镇东源村,师生们参观了中国木活字印刷术展示馆。

  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目前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实物明证,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10年跻身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在馆内,党员师生们踏上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跟随讲解员的步伐缓缓走进了木活字印刷技艺的辉煌历史,“君王立殿堂,超辅尽纯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净封疆……”一首32句158字的捡字诗,用瑞安方言代代相传,匠人们通过刻字、捡字、排版、印刷、装订,传承木活字印刷术这一千年技艺。“以前,木活字印刷主要用于族谱修订上,很有仪式感……”,讲解员表示,木活字印刷术不仅是一种印刷技术,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记忆。

  离开展示馆,我们踏入了其后的体验馆亲自动手拓印。师生们挑选了自己喜爱的诗句或图案,小心翼翼地将木活字排列组合,然后轻轻刷上墨汁,缓缓压下纸张。当他们揭开纸张的那一刻,属于自己的作品跃然纸上。这不仅是一次亲手触摸历史的机会,更是一次心灵与文化深度对话的过程,师生们惊叹于这门技艺的精妙绝伦,心中涌起一股对非遗文化深深的敬意。

共抒感悟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非遗文化传承的结合,党员师生们在心灵和文化上都得到了深刻的滋养,纷纷表示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决心,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教师第一党支部 钱君

  此次活动将心理志愿服务与非遗研学双轨并行,深刻践行了“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理念。心理志愿服务让大学生学以致用,帮助青少年化解成长烦恼与焦虑,木活字印刷体验让师生们在指尖触摸历史中沉淀专注力,二者交融印证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以文润心”的深层逻辑。这种传统技艺与现代心理学的创造性转化,既能为山区青少年筑起心理健康屏障,也构建起传统文化浸润下的思政教育新场景,实现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是非常好的一种融合尝试。


教师第一党支部 汤巨霞

  在今日党日活动走访瑞安高楼学区时,发现青少年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手机成瘾现象尤为严重。这凸显了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滋养心灵的优质载体。下午参观活字印刷非遗项目时,我们深切体会到这项传统技艺承载的民族智慧与精神内核——通过动手实践既能培养专注力与耐心,又能帮助青少年远离电子产品沉迷。建议将非遗传承纳入心理教育体系,以篆刻、造纸等活动为载体,让年轻一代在触摸历史文化中涵养心性,实现文化传承与身心成长的双重价值。


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员李宝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这次活动让我深刻理解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也让我看到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出的新活力。在今后工作中,我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参与非遗文化保护,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同时,我也会更加关注青少年成长,努力提升专业能力,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员祝乐媛

  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了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通过这样的体验和交流,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还能够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教育、展览、体验等多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同时,我们也应该探索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新途径,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上一条:学子风华 | 周蕊: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下一条:心理鸭 | 上《央视新闻》啦~

关闭窗口